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央惠港政策经纬

来源: 紫荆网          发布时间: 2014-07-11

    [提要]中央政府的惠港政策,起步早、范围广,而且随着两地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这是两地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规律使然,也是香港背靠内地持续发展独特优势的体现,必将成为“后回归时代”中国人弥足珍贵的集体回忆。

每年都要召开全国性的供港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魏东升 摄

每年都要召开全国性的供港食品安全工作会议。魏东升 摄

  经线:从“三趟列车”到“沪港通”的历史轨迹

  1962年,为满足香港的“菜篮子”需要,中央安排内地每天发出三趟列车,将肉类、蔬菜等鲜活物资运往香港。次年,香港大旱,在周恩来总理的过问下,内地与香港签订《东深供水协议》,东江水从此流入香港百姓家。当时,内地刚刚走出三年困难时期,供港物资见证着同胞之情。七十年代石油危机期间,中央扩大国产石油供港,助港渡过难关。

  香港回归以来,特区面临经济、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内外挑战。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非典型肺炎(SARS)、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2011年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等考验接踵而至。为协助香港度过难关,中央出台系列政策为港“撑腰”。2003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CEPA)签订;内地出台政策,鼓励个人前往香港旅游(港称“自由行”)。此后,中央于2008年推出14项挺港措施,2011年推出“惠港36条”。

  在应对风险考验的同时,中央政府也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将香港纳入国家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擘画香港长远发展的蓝图、支持特区增强竞争力。2001年出台的“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巩固和加强香港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地位”。此后的两个五年规划,继续对港青眼有加,“十二五”规划将港澳单列一章。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2010)等区域规划,《“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12)等专项规划,也为香港留出专门的篇幅。

  香港作为中国的世界级城市,在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09年初,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港试点,香港迈出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实质性步伐,也成为内地的海外融资平台。2012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加快实现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市场对接。今年4月10日,国家宣布建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开启“沪港通”的金融新纪元。

   1 2 3 4 下一页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39412674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