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上南下——香港与内地青年交流拉近彼此心灵距离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7-06-22

  自从2000年到北京从事互联网广告工作以来,香港人张龙华北上南下,已历经几段跨越北京、香港与深圳的创业故事。

  他最新的创业项目是移动互联网视频教学平台“秀妙”。这个平台2015年底在香港发布,次年初登陆内地。张龙华把公司设在香港科学园、内地分公司设在深圳前海青年梦工场,每周照例来回两地一次。

  秀妙多邀请香港导师教授课程,内容涉及演讲技巧、社交礼仪、恋爱婚姻等生活技能。“不只是内地一线城市对这些课程有需求,很多二三线城市,都有开品酒课、礼仪班等等,听课的人很多。”张龙华说,“因为人都在努力向上,并且不断追求社会技能的丰富与自身修养的提升。”

  2014年底,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联和香港青协三方发起成立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至今孵化出秀妙等77家香港创业团队。前海还为香港青年提供了666个实习岗位,接待8000名香港大中专学生考察交流,并在首届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吸引超过100个香港青年创业团队参与。

  北上创业,背后是香港青年的热情拼搏和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据了解,过去三个学年,参与内地交流计划的香港学生超过17万人次。香港特区政府于2014年4月推出的青年内地实习和交流资助计划,更是促进了香港年轻人对内地就业市场及发展机会的认识。

  近水楼台,前海更是打通了深港人才流动通道,除了推动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房屋经理等10多类香港专业人士在前海直接执业,还对包括港籍高端人才在内的境外人才仅按15%征收个人所得税。

  张龙华在创业之余,依旧迷恋北方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这也是广阔内地吸引他的一个原因。“我很喜欢历史,那时候不管春夏秋冬,每个月都会去一趟长城,每一两周都逛一次什刹海。”他说。

  多元的文化、国际化的视野、开放的理念……一个东西交融的“东方之珠”,在回归祖国二十年间,同样吸引着许许多多内地青年来此一展宏图。

  和张龙华不同,香港科技大学的内地交流生赵晓双,更喜欢走进大自然,“行山看海”。“香港自然环境保护得很好,坐船去个海岛,不用很麻烦,景色美,又很天然。这是香港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她说。

  香港回归次年,香港高校开始通过委托内地10所高校代招内地生。2003年,教育部正式同意香港高校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6省市自主招收自费本科生。十多年来,招生范围逐步扩大。

  2009年,赵晓双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后在港工作4年多,出国一年读书归来,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交换生。当初“南下”的赵晓双,自称是因为“好奇心的带领”。她说,香港在社会工作和慈善方面还有很多先进的东西,自己也想来学习一下。

  来自河南郑州的王先生,因为大学参与一部香港创意的动画片,本科毕业便选择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多媒体专业进一步学习与提升自我。

  在港生活5年多时间,王先生已能熟练地听说粤语,并在此结了婚。在香港的咖啡馆里,他无数次和香港朋友一对一地教学普通话。“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有这个意愿,因为他们的业务都和内地有关,得说普通话。”王先生说。

  2011年,作为一个理财顾问,香港人陈智豪来到深圳龙岗会见他的第一个内地客户时,普通话也还说不溜。这个内地客户是个月收入5000元的小学老师,生意虽然没谈成,却和陈智豪成了好朋友。

  6年间,陈智豪的客户以内地青年为主,分布在深圳、广州等多地,他的生活像个钟摆,频繁地往来于香港与深圳之间。他在深圳认识了女友,一个研究生毕业于香港大学的贵阳女孩。

  “在内地工作生活最大的感受,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很积极,很努力。我从女朋友身上就学到了很多东西。”陈智豪说。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表示,除了政治、经济以外,内地与香港在社会和民生事务上亦息息相关。两地的人文交往也越来越频密。现在在广东省长期居住、工作及升学等的香港人超过52万。

  工作中的客户,很多都成了陈智豪生活中的朋友。“基本上都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聊天,我还经常推荐他们看一些香港的好电影。”陈智豪说,“我做好自己,其实就是把香港宣传好了。”(记者 陈寂 战艳)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38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