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伟大成就

[2009-09-28]

  建国60年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事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法制环保大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积极推进,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稳步增加,基本扭转了我国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趋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一、 环境保护受到政府高度重视,法制环保得到加强

  70年代前,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直到1972年,我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环境保护才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次年,在国务院召开的首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启动。

  1978年,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明确把环境保护写进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根基。1979年,我国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走上法制轨道,是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建立的标志。

  80年代以来,我国迅速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并相继颁布。截至目前,我陆续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资源保护法;制定的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达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

  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九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工作重点及有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

  2007年11月,国务院首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了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面部署了我国的环保工作,明确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治理重点、投资重点、环境执法、保障措施等内容,有力推动了全面的环保工作,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8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凸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 环保投入逐渐加大

  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投入逐渐增加,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对环境污染防治的投入明显增加;1981年全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为25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1989年,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1%;2005年,投资总额超过2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2007年全国环境治理投资总额达到338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


  工业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治理工业项目投资额的快速增长确保了工业污染治理的顺利进行。1988年,全国治理工业污染项目投资为42亿元,1997年突破100亿元,达到116亿;2006年的投资额达到484亿元,是1988年的11.5倍。

  随着国家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步增长。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67.5亿元,是1981年的272倍,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43.3%。其中,燃气投资160.1亿元,是1981年89倍;集中供热投资230亿元,是1986年的144倍;排水投资410亿元,是1981年的205倍;园林绿化投资525.6亿元,是1981年的584倍。


  三、 环保成果明显

  (一)工业“三废”治理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向工业化迈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相应地工业“三废”的排放带来污染问题也愈来愈严重。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了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整顿治理,按指标排放、达标排放的减排政策;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企业,取缔关闭了大量违法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关闭小火电机组、淘汰小炼铁、小炼钢、小炼焦、小造纸;加快管理减排,加强污染减排指标统计和监测体系建设;工业“三废”治理效率显著提高。

  十多年来,我国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有了显著提高,1991年时的达标率仅有50%,到2001年时达标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85%,2007年又提高到92%。

  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治理工业废水设施的稳步攀升。1996年工业废水治理设施44861套,1997年为43011套,小幅下降;截止2007年底,工业废水治理设施达到78210套。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治理工业废气设施数量逐渐增加,2007年治理工业废气设施数量达16.2万套,比1996年增加5.9套。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得到较好控制。工业粉尘、烟尘排放量自1998年以来实现双降,1998年为历史最高峰,粉尘、烟尘排放量分别为1132万吨、1175万吨,到2007年分别降为698万吨、771万吨;二氧化硫去除量自1991年以来逐年提升,2007年二氧化硫去除量达到1943万吨,是1991年的11.2倍。

  烟尘控制区面积稳步扩大,空气质量有效改善。1999年—2007年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2576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由1999年的1400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41000平方公里。2007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占44.2%,三级的占54.9%,劣于三级的占0.9%,与上年相比,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降低6.2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成果明显。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的形式下,排放量依然逐年降低;2000年工业固体排放量为3186.2万吨,2007年下降为1196.7万吨,比2000年减少62.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逐渐提高,2000年为45.9%,2007年提高到62.1%。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节能成果显著,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1978到2007年间,单位工业产值能耗指标降幅明显,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由1978年的17.2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7年的0.9吨标煤/万元,降幅达94.5%。



  (二)水域质量有所改善

  我国内河水域曾一度受到严重污染,2001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水系监测的752个重点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29.5%,Ⅳ类水质占17.7%,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52.8%;2007年,Ⅰ~Ⅲ类、Ⅳ-V类和劣V类是指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9.9%、26.5%和23.6%。

  近几年,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恶化的局面基本得到控制,2004年近岸海水污染严重,中度污染及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5.97万平方公里;2006年中度污染及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4.37万平方公里,2007年为4.55万平方公里。

  (三)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

  从2000年政府开始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从2000年到2007年,累计植树造林面积达4282万公顷,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93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为124.6亿立方米。200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2%。

  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千米;截止2004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千米,比1999年减少6416平方千米;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从2000年到2007年造林503万公顷。200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8.2%。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有效开展,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31个,比1991年增加182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518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占辖区面积比重为15.2%.

  四、 环保科技得到发展

  随着政府、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有关环保的科学研究逐渐得到加强。截止2006年,全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达11321个。其中,国家级单位41个,省级机构352个,地市级环保机构2005个,县级环保机构7680个,乡镇环保机构1243个。各级环保行政机构3226个,各级监测机构2322个,各级监察机构2803个,环境科研院所260个。2004年到2008年环保科技成果登记数达到368项。

  污染防治技术取得一系列成果。“湿式脱硫除尘工艺装备研究”扩大了湿式脱硫除尘技术应用范围;汽车尾气净化器总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列为国际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建成了适用于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分离回收的超滤膜系统装置生产线;“分解生活有机垃圾菌种的选育及开发应用研究”运用微生物遗传方法获得的微生物有效菌种具有完全分解各类生活有机垃圾能力;污泥高效低耗堆肥与复合肥制备成套技术实现了污泥高温堆肥,特别是在冬季-7℃~-14℃的寒冷气候也实现了污泥高温堆肥;“高效复合功能菌剂研制与开发”分离、筛选了去除重金属的三株菌;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化技术已在浙江省和国内其他填埋场推广应用。

  五、 国际合作

  九五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其他国家展开密切合作。自1980年与美国签署了第一个双边环境合作议定书以来,截止2006年,我国已经同世界上42个国家签署了59个双边环境保护文件,建立了覆盖全球的双边合作框架,涉及政府间协议、部门间谅解备忘录、联合公报等,在污染防治、自然保护、核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协议除信息交流、培训、定期举行会议外,还涉及内容丰富的依托项目;2001-2005年期间,我国同其他国家开展的依托项目45个,投入资金达1.75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合作、区域环境合作,至2005年末,我国参加了几乎所有联合国所属的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为国内环境管理工作争取了技术和资金支持。截至2007年3月,我国共有48个国家级项目得到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共获得赠款和赠款承诺5.17亿美元,为全球环境基金(GEF)成员国中获得资助最多的国家,对促进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66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