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伟大成就

[2009-08-27]

  平均每个工作日,验放102亿美元的进出口货物,验放145万人次的进出境旅客,征收36亿元人民币的税款……这是目前中国海关一天工作体现的几个平均数字。

  而在1950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刚刚超过10亿美元,海关全年监管进出境旅客500多万人次,全年海关税收为3.56亿元……

  1949年10月25日,新中国海关正式成立。60年来,从沿海、沿江到沿边,从东部到中部内陆,从陆、海、空口岸到特殊监管区,「国门」目睹了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见证了新中国的跨越发展。

  深圳罗湖,中国海关最大的旅检口岸。上世纪60年代,入境的港澳同胞携带的多是大米、面粉,甚至晒干了的饭团。到了70年代,人们带的多是衣服布料。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藩篱式的「国门」消失了,畅顺的通关让中国人与世界的交流变得轻松。日均24万人次,单日数量最高纪录达39万人次,罗湖口岸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旅客进出境口岸。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移民潮着实惊人,举家搬迁的行李往往把通道挤得难以通行,一到大忙时节,旅检现场就像火车站,人山人海。」有着近30年海关旅检工作经历的拱北海关郭蕾回忆说。

  数字显示,2008年中国海关监管进出境旅客超过3.6亿人次,这一数字比1950年增长70余倍。

  全国最繁忙的陆路口岸——深圳皇岗口岸,每天监管的车辆达2.6万辆次;而东海边的洋山港的国际航线,目前已覆盖全球300多个港口,每周64个班次,2008年监管货物价值26亿美元。

  从1978年开始,外向型经济从「国门」萌动,并迅速开枝散叶,成为参天巨树。中国海关的业务也日新月异——当进出口商品从土产品、尼龙袜为主变成由机电、高科技产品领衔时,上海关区业务量最大的海关也从黄浦江深处的浦江海关,逐渐移到位于入海口的吴淞海关、东海岸边的外高桥港区海关以及东海深处的洋山港海关。

  通过「国门」,中国源源不断地引进外部的资源、人才和技术,又源源不断地把「中国制造」输往世界各个角落。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5616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2000多倍。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采购原材料,利用国内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产品出口抢占国际市场,众多企业从这种「两头在外」的生产方式尝到甜头。在海关保税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下,「中国制造」更是大步走向全球。

  目前,加工贸易已连续多年占据中国进出口的「半壁江山」,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利用外资占一半以上,解决就业人口近3500万。

  税收是海关最古老、最传统的职能。有人说,海关税收是中央财政的「金娃娃」,中央金库的每4元钱中,就有1元钱来自这个「金娃娃」。

  改革开放前30年,对外贸易数量少、规模小,海关税收规模也很小。1978年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水准的不断提高,海关税收数量迅猛增长。2008年达到9161亿元人民币,比1950年增长2572倍。

  「中国正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主流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对外开放大国。未来,海关将继续肩负起历史使命,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对外开放。」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66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