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伟大成就

[2009-06-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始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出范围从小到大、层次从低到高的全面开放态势。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飞跃,特别是1994年以来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正,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建国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出口比1950年增长2596倍,进口增长1953倍。


                                 数据来源:亚洲经济数据库

  总体来看,2008年进出口总额比1952年增长1319倍,1979—2007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7.4%(美元计价)。同时,净出口额不断刷新记录,2008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数据来源:亚洲经济数据库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进出口主要商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基本物资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不断降低;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降低,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从出口商品结构看,1985年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平分秋色,分别是50.5%和49.5%,到2008年,两者比重转变为5%和95%,后者占绝对主导地位,“Made in China”已享誉全球。

  从进口商品结构看,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需要,资源、基础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明显扩大,1985年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为12.5%,到2008年提高到32%。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了条件。

                                       数据来源:亚洲经济数据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50年代初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60多个。随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改善,中国对外贸易伙伴不断增加,到1980年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上升到约180 个,到2008年,中国已与世界 227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逐步形成了以日本、欧盟、美国为主,周边国家和地区为辅的贸易市场格局。

2008年中国前十大进出口国家(地区)   单位:千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四)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域

  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及东欧国家间的贸易以发展政府协议记帐贸易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西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贸易的发展,在大力开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中国又发展了来料加工、来件加工、来图(样)加工的出口贸易及补偿贸易。1981年一般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 93.52%,加工贸易只占6%。到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高达 9860.35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373.2倍,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5.4%,而一般贸易只占44.5%,从而超过了一般贸易的进出口额,成为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同时,边境小额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贸易额从1980年的0.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8.6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形成了一般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争相发展,多种贸易方式共同推动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局面。

历年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8年按贸易方式分进出口总额                      单位:千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二、利用外资日益增长

  (一)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发展,由1983年利用外资只有9亿多美元发展到2007年利用外资747.7亿美元,增长80.3倍,年均增长19.8%。200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6。


                            数据来源:亚洲经济数据库

  (二)投资来源多元化,投资区域不断扩大

  80年代初,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仅有30多个,目前已有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中国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形成。30多年来,香港地区一直是我国吸收外资最多的地区,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中来自香港的投资多达410.36亿美元,占44.4%。

 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前十名国家(地区)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

外商直接投资按洲分统计                     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积极走出国门扩大对外投资

  (一)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迅速增加

  经过全国人民60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使我国有能力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据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5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18.6亿美元,占74.9%;金融类140.5亿美元,占25.1%。2002年入世以来,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2002—2007年以年均25.1%的速度扩张。到2007年,我国已在海外设立1万多家直接投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达1179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达1012亿美元。 


                 数据来源 2007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商务部 

  (二)中国的海外投资涉及到多方领域

     中国对外投资已经伸展到各个行业,从农、林、牧、渔业到矿业开发、交通运输、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形成了较完整的投资体系。其中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对外投资集中的领域。

 2007年对外投资行业分布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亚洲经济数据库

  (三)中国的海外投资遍布世界五大洲

  从投资地域看,中国的非金融类投资是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起步,逐渐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发展。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已经覆盖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并且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呈不断增加趋势。

  投资方式由单一的绿地投资向跨国企业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扩展。跨国并购已成为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数据来源: 2007年度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四、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是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及其他国家之间发展政治、经济友好关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事业始于70年代末,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创业初始,中国仅有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和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在中东地区的少数国家开展业务。经过30年的不断努力,中国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经济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外咨询设计业务迅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技术水平和整体效益。

  (一) 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快速。相比1980年,2008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数增长952倍,合同金额增长610倍,完成营业额增长382倍。

历年对外经济合作情况总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

  200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0.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9.1%,相比1980年0.47亿美元增长170多倍;新签合同额75.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2.8%,相比1980年0.45亿美元增长167倍。2008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2.7万人,较2007年增加5.5万人;至2008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达74万人。

  截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557.8亿美元;合同额600.15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2万人

 历年对外劳务合作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

  2008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6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9.4%,相比1980年1.23亿美元增长459倍;新签合同额1046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4.8%,相比1980年0.47亿美元增长746倍。 截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63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41亿美元。

 历年对外承包工程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

  2008年我国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4.48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8.6%,与1995年相比增长2.7倍;新签合同额8.88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3.5%,与1995年相比增长3.9倍。

历年对外咨询设计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

  (二)合作区域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同我国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的国家不断增加,遍及五大洲180个国家和地区,以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为主,对欧洲和北美洲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中。中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在亚、非、拉美、大洋洲的29个国家(地区)建设了12个自由贸易区,作为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平台。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五、积极开展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三种方式向非洲、亚洲、东欧、拉美和南太平洋地区的16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在援款项下,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成了近2000个与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项目,涉及工业、农业、交通、通讯、文教、卫生以及社会公共设施等领域。此外,根据受援国要求,中国派遣技术人员赴当地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实施成套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援助和单项技术援助。中国还向受援国提供了大批物资和少量现汇援助。

  中国为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长期以来一直重视援外培训工作,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迄今,已有近10万名官员及管理和技术人才来华参加培训和研修。为减轻受援国负担,促进发展,推动国际社会履行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减免了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到期政府债务。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对非洲、亚洲、加勒比和南太地区的49个国家,免除到期债务374笔。中国还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如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大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朝鲜火车爆炸、印尼地震、菲律宾强台风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救援行动,帮助灾后重建。

  应受援国要求,中国一直向部分发展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自1963年以来,先后派出援外医务人员约2万人次,遍及亚、非、拉和东欧的65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共有48支医疗队约1200多名医务人员在47个国家工作。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中国自1995年开始对外提供优惠贷款、具有援助性质的中长期低息贷款;根据受援国发展需要,由指定金融机构提供本金、政府财政贴息用于支持中外双方企业合资合作建设、经营的项目。

  自2005年起,中国开展了对外派遣青年志愿者工作。迄今,已向泰国、埃塞俄比亚、老挝、缅甸、津巴布韦、塞舌尔等国派遣了200多名援外青年志愿者,开展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版权所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 地址:香港干诺道西160号 |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66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