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币政策

来源: 新华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根据1997年4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是货币政策委员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汇率政策。

  2012年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2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今后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途径,提高中央银行市场利率调控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2012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强调,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

  2011年

  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央行将非常紧密地关注通胀水平,不会因为关注经济增长而忽略通胀形势,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同时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汇率政策要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基本框架中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外汇资产的多元化可以降低总体风险。>>

  2011年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指出,2011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一一年第三季度)

  【历年货币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央行:2010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0年12月10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2011年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 2 3 下一页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5464125984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