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内地养老正在破题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 2018-05-14

  近年香港人口愈趋老化,而内地生活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香港长者谈及北上安老、治病。这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吗?记者观察发现,其实心中有意的人多,而实际行动的人不够多。不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逐渐完善,港资在内地开办养老机构,内地也摸索着建立国际医疗养老院,香港长者心中的顾虑被一项项划除,释放出一种积极信号。

  成功经验有待推广

  香港的土地不足,楼房又贵,政府手中的养老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长者的养老需求。有香港媒体报道,现时长者排队入住政府安老院的名单已经超过3.5万人,很多人排队多年也未必能住进去,每年约有5000名长者未轮到便去世了。而内地广阔的空间,正好可以帮助消化香港的社会压力。

  据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介绍,为了便利部分长者选择到内地养老,特区政府在2013年推出“长者津贴广东计划”,让65岁或以上、选择移居广东的合资格长者,无须每年回港居住60天以上,也可领取高龄津贴,现在惠及约16000名长者。参考“广东计划”的成功经验,特区政府在今年4月1日推出了“福建计划”,让选择移居福建的合资格长者能同样受惠于高龄津贴。

  随着内地经济的突飞猛进,粤港两地养老院的环境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同样4000多元的月租,在香港只能住通铺,在内地却能住单间。香港老年学会负责人还介绍,内地养老院有24小时驻诊医生,对长者健康的支持度更好,而且户外空间大,对长期病患长者能有更好的照顾。然而,在医疗护理等软件方面,内地跟香港还是有差距,这成为掣肘长者北上安老的因素。同时,受制于制度之间差异,福利不可携带过境,香港长者回内地养老也受到局限。

  医疗条件正在改善

  北上安老,最大的难题是医疗。长期致力于为长者提供住宿、护理等服务的香港伸手助人协会总干事陆宝珠称,在医疗信息互通方面,跨境沟通还不够完善。“我们要知道安老长者的病历纪录,吃什么药物。香港现推出医健通,公私营的医护机构都可以获取病人健康资料,但这些信息未开通到内地,网络系统连接不通。”

  香港特区政府于2014年与两个志愿组织协作,在赛马会深圳复康会颐养院及广东肇庆护老颐养院为香港长者购买床位,但至2016年只有不到40人入住。“长者忧虑一旦患病,需专程回港就医,十分不便。”香港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说,只要内地能提供专业医疗服务,愿意回流内地养老的长者人数将大增,比如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港大深圳医院,就深受在内地居住的港人欢迎。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比香港最负盛名的玛丽医院面积大超过2/3,开放床位1000多张。医院临床事务副院长陈志权医生介绍,运营5年多来,许多港人慕名北上求医。在香港医院约诊耳鼻喉科须要几个月甚至近一年时间,这里网上预约三至五天便可以,约牙科也只需几天时间。“香港长者也可利用医疗券到该院求诊。病人之中,1/4是港人,3/4是内地人。”

  中央政策力挺香港

  港人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办更多港式医院,提供更完善的医疗配套设施的呼声,得到中央肯定回应。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去年底表示,中央政府支持港澳在大湾区开办医院、学校、健康养老中心等具体项目,港澳办会结合相关政策,务实推进合作。民政部也于去年6月表示,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在投融资、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对香港地区组织或个人在内地投资设立的养老机构的支持力度。

  大湾区在医疗养老方面的巨大机遇和市场,吸引着资金和人才涌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原司长、南丰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今年年初表示,他正在广东惠州寻找机会,打造医疗养老园区。他还建议政策进一步放开,允许内地、港澳和国际医生在大湾区内执业,鼓励内地医疗数据和香港医管局的数据对接,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医疗补贴可以在内地医院使用等,这些信号对纾缓香港的养老压力、激活大湾区医疗养老产业,都是积极向好的。

  香港工联会广州中心主任邵建波说:“香港是个老龄化社会,如果福利政策能支撑的话,希望回内地养老的老人应该很多。”邵建波认为,从长远来看,港人赴内地养老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在妥善安置养老者的前提下,更可有效减轻香港社会的压力。(记者 汪灵犀)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71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