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在“人民总理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览”开幕礼上的讲话

来源: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发布时间: 2018-05-08

深情缅怀周总理香江情缘

续写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新篇章

——在“人民总理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览”开幕礼上的讲话

王志民

(2018年5月8日)

 

尊敬的林郑月娥行政长官、裘援平副主任、谢锋特派员、谭本宏司令员,尊敬的周秉德大姐,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香港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大型展览,深情缅怀我们敬爱的人民总理周恩来。这次展出的500多张珍贵历史图片和100多件实物,忠实再现了周总理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也让我们重温周总理情系香江、造福港人的深厚情怀,追思和学习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

  今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情地说:“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周总理在青少年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远大志向,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将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他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总理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更留下遗嘱不保留骨灰,而是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反映了他与中国人民永远在一起的情怀。周总理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赢得崇高国际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楷模,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光辉榜样,他身上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周总理无愧是中国人民衷心爱戴的好总理,是我们深深怀念的好总理!

  我们深深怀念周总理与香港深厚的历史情缘和战斗情谊,怀念他始终高度重视香港对国家、对民族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世纪二十年代,年轻的周恩来同志因革命需要三度来香港,中环、上环、油麻地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41年12月25日,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后,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紧急部署“秘密大营救”,强调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想尽一切办法把困留在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精英及国际友人抢救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对营救路线、撤离安排和善后安置作出一系列指示部署。这一曾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前后历时11个月,行程逾万里,跨越十余省,先后营救出邹韬奋、茅盾、柳亚子、戈宝权、张友渔、高士其、夏衍、廖沫沙等800多人,接应2000多名爱国华侨和港澳青年回内地参加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深重危难时刻,与爱国知识分子患难与共、血肉相连、肝胆相照的亲密关系,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领导推动的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对夺取抗战伟大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前夕,为了同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国家大计,周总理亲自指示接送在香港的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作。由于当时香港与解放区之间的陆路和空中交通都已中断,周总理为设计民主人士的北上路线倾注心血、多方斡旋、周密部署,筹划了从香港坐船到辽宁大连、营口的海上通道,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先后护送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章伯钧,中国民主促进会冯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陈其尤,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谭平山,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安全抵达解放区,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坚定领导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成功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我们深深怀念周总理心系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担当,怀念他始终为适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实现平稳顺利回归运筹谋划、殚精竭虑。周总理始终坚持祖国统一,对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开拓性的谋划工作。全国解放时,解放军势如破竹,饮马深圳河畔。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决策,使香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周总理是这一决策的主要参与者和忠实执行者。1956年,他在会见中华医学会议港澳师生代表团时表示,香港问题“维持现状,不是永远不管,否则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子孙”。1957年4月,他在上海工商界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对香港的政策同对内地是不一样的”,“香港要完全按资本主义制度办事,才能存在和发展”,“港澳的同胞不要担心前途问题”。他多次表示,“香港是自由港,应该让香港起自由港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在会见来华的英国官员和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周总理多次阐明中国政府对香港的立场,并首次提出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他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总是要收回的;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条约到期的时候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不会采取突然行动。周总理这些关于香港问题的深刻论述,很好地体现和坚持了毛泽东港澳战略思想,并对邓小平后来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我们深深怀念周总理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真挚情怀,怀念他始终牵挂香港同胞、关心香港社会民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祖国内地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食品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保障香港同胞的日用品和农副产品供应,他多次指示:“各地凡是有可能,都要负担一些,不能后退”,“对港澳供应确实是一项政治任务”,并亲自拍板做出开通“三趟快车”的决定,向港澳地区风雨无阻地供应市场所需的家禽、家畜、果蔬等鲜活商品,稳定了香港民生的“菜篮子”。自1962年3月20日“三趟快车”分别从武汉、上海和郑州开行以来,累计供港生猪活牛逾1亿头、家禽10亿多只,蔬菜、水果、蛋品不计其数。老一辈香港同胞应该都记得,1963年香港出现60年来最严重的水荒,淡水严重缺乏,香港同胞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困扰,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广东省委采取措施,帮助香港同胞渡过严重的“制水”难关。虽然当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但为了长远解决香港的用水困难,周总理毅然决定修筑东江——深圳供水工程,首期工程于1965年3月1日竣工,当年就向香港供水6000万立方米,占当时香港全年用水量的三分之一。“东江供水”和“三趟快车”是“中南海直通香港同胞”的生动写照,就像香港同胞的生命线,把香港和祖国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心、关爱和支持,把祖国人民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谊源源不绝地输送到香港,为香港同胞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周恩来同志生前念兹在兹的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值此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在他曾经战斗工作、始终牵挂关怀的香港,举办大型纪念展览活动很有意义,表达了香港同胞对周总理这位历史伟人的深深怀念。周总理的崇高信念、高尚人格和坚强品质,必将鼓舞我们凝心聚力,共同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心同行、携手奋斗!

  谢谢大家!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67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