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紫荆》杂志评论员文章:紧紧抓住香港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来源: 《紫荆》杂志          发布时间: 2018-03-30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频频传来关于香港的重大利好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规划很快会出台实施;港珠澳大桥已具备通车条件,广深港高铁深圳到香港段也在加紧联调联试;更多中央支持香港、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工作和生活的政策措施将陆续推出……佳讯频传,让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正向香港扑面而来。

  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正向香港扑面而来

  新机遇来自于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祖国从来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靠山。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正是依托内地大量流入的廉价劳动力、资金和技术,香港才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40年前,又是受益于祖国的改革开放,原本受国际石油危机冲击已陷入萧条的香港才重新焕发生机,利用前店后厂的经济合作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发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祖国再次为香港的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加之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特别是基础设施的联通,为香港利用好国家发展的机遇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线下,港珠澳大桥建成了、高铁和莲塘口岸要通了;线上,数据平台建设打通了网络连接。得益于祖国发展进步的香港,又一次迎来转型升级新机遇。

  新机遇来自于中央对香港的重视与牵挂。今年春节前,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习近平主席连续3次对香港同胞亲自表示关注关心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反映了习主席在日理万机中始终关心香港同胞的安危冷暖、所思所盼。正如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所讲:从强调“只有让香港澳门居民安居乐业,才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到去年“七一”视察香港时要求新一届特区政府“尽心尽力服务市民大众”,再到这次集中对香港事务作出指示批示,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所说的“香港一直牵动着我的心”,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重视。习主席视察香港时表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给香港送上了大礼包。

  新机遇还来自于香港自身的向好局势。一方面,香港经济增速去年创下6年来新高,经济实质增长由2016年2.1%上升至3.8%,对一个发达经济体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数字。另一方面,聚焦发展成为民心所向。去年末在市民请愿支持下,立法会成功修改议事规则,“拉布”将得到有力遏制;不久前的立法会议员补选中建制派又取得大胜……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人已经厌倦了无谓的政治争拗,如今港人期盼的,是脚踏实地、齐心协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香港,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然而,发展的列车虽快,却不会停站太久。“时间不等人,容不得有半点懈怠。”机遇稍纵即逝,犹疑与懈怠只会令机遇白白溜走,行动与奋斗才能将机遇转化成美好的未来。

  这方面,香港不是没有教训。回归之初,特区政府就提出建设“数码港”,以支持互联网企业创新发展。彼时,谷歌才刚刚成立,推特还没有诞生,内地互联网产业尚处萌芽阶段,腾讯正在筹建,阿里巴巴和百度还没成形……可以说,时任特首董建华和特区政府发展创科产业的眼光是超前的。而且,当时香港带宽环境优于内地,融资条件也强出不少,若能同心协力,把握时机,深入推进“数码港”项目,相信香港创科产业发展不仅会在内地之上,甚至可能全球领先。可遗憾的是,由于反对派的短视扰乱和其它种种原因,香港虽然看到了这个机遇,却未能很好地把握机遇。只一个愣神的功夫,便落后于人了。

  历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看到机遇了,就要紧紧抓住机遇,快速行动,努力奋斗,才能创造一个更好的香港。以中央挺港政策CEPA为例,香港特区政府果断把握机会,在与中央加强沟通不断深化细化CEPA条款的同时,积极向商界推介CEPA政策,具体到编制《CEPA成功故事》小册子,指导商界充分利用机会。与此同时,香港企业也积极行动:CEPA实施14年来,香港企业享受了价值约60亿元人民币的关税优惠;约1,800家港企申请获得了超过3,100张《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以优惠条件进入了内地市场。用实际行动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不仅让香港很快渡过“非典”危机,实现经济复甦,而且还促进了香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那么,今日之香港,当如何把握机遇?

  形成发展合力是基础。一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2012年,特区政府曾亡羊补牢,提议成立创新及科技局,但由于立法会“拉布”,这个部门直到2015年底才正式成立。这三年间,香港错失了多少迎头赶上的机会!可见,要想抓住机遇,就要形成真干事、干成事的社会合力。对于那些明显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提议,再不能毫无原则地反对、一拖再拖;对那些完全没有讨论空间的问题,比如“港独”,更是压根不要让它浪费香港的时间和资源!

  抓住发展重点是关键。面对机遇,要真抓,也要善抓。内地经济体量大、发展空间广阔,给香港带来的机遇无可限量。香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资源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发展成果最大化。哪里是重点区域?哪些是重点产业?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时给出了明确指引——香港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他又有进一步指导——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敢于迎难而上是保证。追逐机遇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着把握机遇的成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如果看准机遇就一往无前,发现问题后认真思考、积极应对,则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香港为应对“非典”危机而申请来的“自由行”政策就是一例。“自由行”吸引了大量内地游客赴港旅游,令香港传统支柱产业旅游和零售业迅速恢复生机,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复甦,毫无疑问是个大机遇,但其实行过程中也曾出现“水货客”增多影响新界北区居民生活的新问题。好在香港没有因噎废食,特区政府一方面积极与中央沟通,因应新情况对政策作出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及时改变旅游业发展策略,努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正是这样的决心和耐心,让“自由行”十几年来可以一直为香港提振经济、实现全民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在国家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香港只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就定能如林郑月娥所言,“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香港的前景将会非常好。”

  (原文发表于2018年4月号《紫荆》杂志)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41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