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港一家亲 生猪供港60年

来源: 大公报          发布时间: 2017-05-27

  图:深圳文锦渡口岸的检验检疫人员对一辆运送生猪的货车进行检查 资料图片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是河南省供港活猪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从1956年始百里赶猪赴漯河、许昌火车站乘火车供港,到现在每周汽运4到5车、800馀头供港生猪运港,60年来从未间断,累计供港生猪70馀万头。无论是物质匮乏的灾荒之年,或是香港与内地猪肉价格倒挂的当今时代,悠悠六十载中,一代代黄泛区人为了能让港人吃上放心猪肉,始终乐此不疲的、默默的做着他们的坚守。正如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余国全所说:“都是一家人,只要香港同胞能吃上放心的猪肉,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

  河南省黄泛区农场是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于1951年1月在原河南省黄泛区復兴局的基础上创建的,地跨河南省西华、扶沟两县,1952年开始养猪,是河南省重要的生猪养殖和出口基地,供港活猪量佔河南省总量的15%以上。

  “我们农场是从1956年起就承担着向香港市场供应活猪的任务。”今年89岁的河南省黄泛区农场离退休畜牧科科长冯令本告诉记者,六十年代前,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向前苏联出口冻肉及活猪,后来为保障香港、澳门物资供应,响应国家号召,就开始向香港、澳门出口活猪。

  六十年代赶猪须走两天

  已退休的80岁牧业公司老总经理聂德富告诉记者,1956年刚开始向香港供应活猪时,农场拖拉机都紧张,农场离漯河火车站有近100里(50公里)路程,当时要带着乾粮,徒步赶着活猪送漯河火车站,要走上两天,第一年送猪时,当地大桥还没修好,还要赶着猪涉水过河才能送到漯河火车站。早年送猪到港需快则三天四夜,慢则十多天。押运员在火车上要与猪同吃同住,中途要不停地沖洗,餵料,精心呵护,将活畜死亡率降至最低。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和货运物流的发达,汽车逐步成了主要运输方式,“赶猪涉水”也成了回忆,运输时间大大缩短,活猪死亡率也大幅降低,不过押运仍是辛苦活。

  郭彦金、冯国雨是第一批火车押运员,当时一年要押运十几趟火车,回忆起那段工作经历,苦中也有乐趣。冯国雨说,当时十七八岁的年纪,大家年轻都想去押车。当时火车都是老车型,人猪共处,有时候猪打架时能将猪屎溅到饭碗里。“当时条件差,把猪屎拨出去,就继续吃饭,也顾不了乾净不乾净了”。

  郭彦金还讲述了2008年春节湖南郴州雪灾时的情景,“为了保证春节期间香港猪肉的供应,我们绕道广西送往深圳过关,路上多跑800多公里路程。因为绕了远路,车上带的饲料不够了,为了把猪安全送到,我们就从附近村子买了900斤饲料,步行肩扛四五公里到车上,当时想到香港正亟需猪肉,只能硬着头皮扛。”

  供港一车猪少赚3万

  2008年以前,黄泛区农场向香港供应生猪均是由河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现为河南五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拨发配额实现出口。2008年1月,黄泛区农场的鑫欣牧业有限公司获得商务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第二批自营出口经营权供港活猪注册养殖场自营出口资质。

  鑫欣牧业副总经理谢俊伟称,前两年,曾因为内地某省养猪出现疫情,供港生猪的指标就下达给我们厂,当时内地猪肉价格与香港倒挂,多供港一车,比内地要少卖人民币3万元(约合3.4万港元)左右。但我们厂承载着60年的供港历史和与香港人民的情谊,只要有需求,还是会按照高标准、严要求,不管天气如何、价格怎样,都必须发车。“这是一个承诺,更是一份亲情”。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20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