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撰文悼念费明仪女士:用生命诠释艺术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 2017-01-06

  2016年“明仪合唱团52周年音乐会│古今中外律韵吟”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费明仪(首排右八)与众演出人员合影。(资料图片 来源:香港《大公网》)

  费明仪老师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令人难以置信,令人唏嘘不已。就在一个多月前,我还应她之邀听了她指挥的一场合唱音乐会,再次欣赏到她在台上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精湛指挥艺术。

  那是去年 11 月 23 日晚,一场 “华人女作曲家遇上明仪合唱团 ”音乐会在香港大会堂举行。8 时整,一位身着旗袍、瘦高身材的女指挥在台上稳稳站定,右手一扬,音乐响起,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只见女指挥手势时快时慢、时刚时柔,身体时静时动、时俯时仰。当第一部作品演唱完毕,指挥以一个极快的动作扬手收拍,音乐戛然而止,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指挥停顿片刻后缓缓转过身来,她眯缝着眼睛露出微笑,优雅地欠了欠身子向观众致意。台下再次爆发长时间热烈掌声。此时,如果对女指挥陌生的观众一定非常吃惊,刚才身体灵动、活力四射的指挥,竟是一位面目清秀但布满皱纹的老人。

  她,就是明仪合唱团的创办人,今年 85 岁、担任了 52 年团长和音乐总监兼指挥的费明仪。

  来香港工作不久,我就认识了费明仪女士。那天出席文化界的一个酒会,她着一件粉色红花旗袍,卷烫的短发、清瘦温雅的面容,笑嘻嘻地向我打招呼。同事介绍说:“这是费明仪老师。”

  “久仰费老师大名,很高兴认识你!”我握住她的手说。

  我并不是客套话,费明仪是香港声乐殿堂级人物,在内地音乐文化界都很有影响。她是香港合唱团协会主席、香港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名誉主席、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音乐顾问。她还是内地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

  “听说费老师每天非常忙碌,最近在忙什么?”我们走到会场一侧交谈起来。

  “排练合唱节目,准备一个演出。”她开口就谈到了合唱。我知道,在她诸多身份和工作中,她最热爱并为之奉献一生的就是她的合唱艺术。

  “我于 1964 年发起成立明仪合唱团,可以说,我的一生与合唱密不可分。”费明仪对我介绍说,合唱团每年举行大型周年音乐会,演唱世界和中国名曲以及新创作的歌曲;每年至少与作曲家委约一支首唱作品,至今委约作品、首演作品达数百首;定期举行合唱音乐会、合唱音乐节、合唱研讨会、合唱学术讲座及各类合唱音乐比赛;还经常参与康文署主办的音乐下乡活动,去屋村凉台上唱,去乡间广场上唱,去学校与师生一起唱。

  “明仪合唱团一定人才济济吧?”我知道内地业余合唱团在人才储备上得天独厚,专业团体友情支援,科班毕业生也乐于参与。

  “我们可比不了内地合唱团的条件 ”,她似乎猜出了我的想法,“明仪合唱团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学生、社会工作者、公司文员等,多是业余爱好。团员一般保持在四五十人左右,目前有 42 人。这么多年来,先后进入过明仪合唱团的团员已经达到 1000 人以上。”

  “团员以非专业人士为主,排练一定不容易吧?”

  “排练非常艰苦。我们一般是每周六下午 2 点半到 5 点半排练,当天有演出就持续到 6 点半。有时周四晚上还要加班,有的团员 7 点下班,来不及吃饭就赶来排练。”她用手拢了拢烫卷的短发,显出了年轻人一样的干练。

  一旁有人插话说,在香港搞合唱可不易,费心费力费钱。

  “我本来就姓费嘛!”费明仪乐呵呵地说,大家也一起笑了。

  “政府给予资助吗?”我关切地问。

  “合唱团因为是业余性质,政府只提供场地、钢琴等免费支持,一般不予资助。”说话时她脸上笑眯眯的,没有半点埋怨的神色。

  “经费怎么解决呢?”

  “有时自己掏腰包,有时找赞助,霍震霆、区永熙等人都多次赞助。”

  “真不容易啊,你坚持了 50 年!”我赞叹道。

  “没什么呀!越是艰难,我们就越有斗志。50 年来,香港合唱就是靠着这样一股拼劲,慢慢搞起来的。”她的脸上满是坚毅的神色。

  此后,我在文化界的各种活动中总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

  去年 9 月下旬,音乐舞蹈界举办国庆晚宴,她是筹委会主席。费明仪在致辞中说,就像合唱艺术要同声同气同心一样,香港人也要同声同气同心,这个心就是爱港之心、爱国之心。

  数十年来,费明仪马不停蹄地活跃于香港、内地、台湾,推动三地音乐文化艺术交流,并与内地 10 多所音乐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让民族音乐成为三地民众沟通的使者。

  明仪合唱团是香港唯一一个经常到内地演出的合唱团体。他们还利用国庆节、建军节和香港回归等国家重要节日举办大型合唱活动。2007 年建军 80 周年时,明仪合唱团邀请内地的战友文工团来港与香港多家合唱团一起共同演唱《长征组曲》,其时千人合唱,盛况空前。

  费明仪是江苏苏州人,早年学习声乐及戏剧,后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主修钢琴,1950 年移居香港后继续攻习声乐,1956 年赴法国深造。

  我一直有个疑惑,学习西洋音乐尤其是到国外学声乐的音乐人,学成后多数到大学声乐系从事教学工作或加入专业团体,很少像她这样开办业余合唱团,专注推广合唱艺术的。

  “最初您的考虑是什么?”一次我好奇地问她。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费明仪笑笑说 “我觉得一人唱不如大家一起唱,这样不仅可以推动音乐文化、发展合唱艺术,而且大家在一起很快乐。我感到现在这样忙活非常充实,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是劳累命,越跑越精神。”

  费明仪走上艺术道路,与她的父亲费穆先生分不开。费穆是著名导演,先后拍摄过《城市之夜》、《狼山喋血记》等 10 余部故事片。其中他拍摄的《小城之春》在上世纪 80 年代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2005 年被香港电影金像奖评为 “中国电影一百年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的第一名。

  去年冬天的一天,我约费老师一起茶叙,其间聊起她的父亲。我说:“数月前在香港文化中心观看了李六乙导演根据你父亲电影改编的话剧《小城之春》,从节奏、语言、表演、气质等各方面看这是一部非常精心的作品。很遗憾我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小城之春》这部经典电影 ”。

  说起父亲,费明仪脸上满是笑意:“父亲的电影最注重人物塑造,他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调动各种电影元素为人物塑造服务 ”。

  “影评家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我说。

  她笑得更灿烂了:“是啊,大家认为他的电影另成一派,与众不同,是诗派电影。”

  “可惜他太拼命了,45 岁便因心脏病英年早逝,您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啊!”我叮嘱她说。

  我的话不无缘由。费穆的家族有遗传性心脏病史,后来曾担任大公报社长的弟弟费彝民也因此病去逝。费明仪在 2001 年因冠心病、血管堵塞做了两次大手术。以后,她又多次接受手术,其中前年和去年分别做了一次,血管里放了无数个支架。她笑称:“血管里已找不到放支架的地方了 ”。大概是因为心中对音乐苦苦追求的信念,每一次手术她都顽强地挺了过来,再次投入到音乐艺术之中。

  “父亲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我问她。

  “把艺术当生命!”她坚定地对我说,“我像父亲一样把音乐视为生命。音乐常在我的人生之中,我从未离开过音乐,音乐也从未离开过我。”说完,她的右手习惯性地一挥,就像在台上指挥合唱一样。

  我先后多次出席费明仪指挥的合唱音乐会,是明仪合唱团的忠实听众之一。“华人女作曲家遇上明仪合唱团 ”音乐会确定举办后,费明仪第一时间便通知了我。

  那天晚上的音乐会演唱了十多首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女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热情奔放,有的抒情优美,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柔和宁静。费明仪非常理解并善于把握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指挥时依靠其对音乐的良好感觉,做到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层次流畅、力度恰当。她有时双手轻拂,小心翼翼,像爱抚一个婴儿;有时两手急颤,刚劲有力,像射出连发子弹;有时侧向一方,突然甩出五指,干脆利落,像要抛去什么东西;有时全身缩起,猛地收紧拳头,紧张万分,像要牢牢拽住什么。她对速度、拍节、节奏及和声都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使音乐作品复杂多变的情绪,通过她的指挥,十分精微地体现出来。

  音乐会结束后,我在台上见到费明仪老师。我握住她的手大声说:“祝贺费老师,演出非常成功!”并称赞道,“演出成功的原因是一流的作品、一流的合唱,最最重要的是超一流的指挥!”

  她开心地笑了。

  前两天整理东西,我突然看见了上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心想,元旦假期后再去看看费老师,听她再讲讲费穆、讲讲音乐、讲讲合唱艺术。没料到 1 月 3 日上午 9 时,我走进办公室,听到的第一个消息竟是她凌晨在医院病逝的噩耗,它像一颗惊雷在我心中炸响。同事说,听说最近一段她连着参加三四个活动和演出,忙得马不停蹄,她太劳累了!

  她终究为她的合唱艺术献出了一切。

  明珠陨落,徽仪流芳。费老师走了,带走了她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却给我们留下了对她的无尽思念。

  费明仪老师,一路走好!(文:杨健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434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