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东北沃土11载的80后香港青年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 2016-05-06

  “说起来,我们全家都和东北有着不解之缘。”沈阳中恒置业有限公司总裁张立对记者说。这位印尼著名侨领陈灼瑞先生的外孙、80后港青,已经在东北打拼11年。

  在北京一家咖啡馆采访张立时,他刚从外地赶到北京、准备搭乘下午的飞机回香港。忙碌的事业、年幼的孩子让他成为“空中飞人”,经常在东北、北京、香港之间飞来飞去。

  “从第一次踏上沈阳的土地,没想到一晃10多年过去了。”张立感慨地说。

  1998年,“学霸”张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美国密歇根大学,并以一等荣誉毕业,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毕业后,张立入职美国戴尔公司,担任财务分析师工作。生活虽然优越清闲,但年轻的他感到不满足,“美国的生活循规蹈矩,一眼就能看到10年后的自己。”

  在美工作两年后,他选择回国投资创业,第一站是香港,第二站选择了沈阳。2005年,在朋友的邀请下,他首次与沈阳结缘,参与投资建设“潮汇”商城,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2007年12月竣工验收完毕交付合作方管理。

  2007年,张立创办了沈阳中恒置业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最开始只有他1个人,发展至今,公司员工已有100余人,“纳帕阳光”“纳帕名门”两个楼盘相继崛起,加上施工中的“中恒广场”,总投资额超过15亿元。

  一路走来,张立自认还是“比较平顺”。看多了香港地产的大起大落,他始终非常看重企业的现金流和风险管理,将公司的负债比例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这样的理念也让他的企业顺利渡过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

  “我记得2008年1月份只卖出了一套房子,那是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张立回忆说:“好在公司尚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再加上经济刺激政策很快出台,2008年4月单月就售出了上百套。”

  张立说,地方政府对包括港商在内的外资企业的支持,是他内地事业顺利起步的一个助力。作为最早进驻沈阳的香港房地产企业之一,中恒在实际操作中也曾遇见各种棘手问题,地方政府都尽力帮助解决,并没有让人生地不熟的他感到困难。

  “房地产行业地域性很强,这么多年‘深耕’沈阳,沈阳已经成为我事业的大本营。我选择一个城市,是看中它的长远发展能力,看中其对人口的集聚效应,看中城市的吸引能力,沈阳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张立笑说,当年刚到沈阳时,东北话只能听个半懂,“现在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张立和东北的缘分可以回溯到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张载村和陈慧中“文革”期间曾在黑龙江农场锻炼6年,之后虽然到了香港,但仍然挂念着东北。2001年,张立父母在黑龙江省设立了“希望之光”载村慧中教育基金,15年来已资助200多个贫困家庭和成绩优异的孩子。

  2011年至今,张立参加了东北大学的张学良基金会。他不仅在资金上提供帮助,身为国际财经分析师的他还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对接关系,为他们提供就业和专业指导。

  “一些大学生信息渠道匮乏,毕业时选择就业还是考研,总是很迷茫。”张立认为,除经济发展外,教育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事。如果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与才能,为国家出点力,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值得。

  也是出于这样的热心肠,他于2014年7月创立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沈阳分会,为在沈阳创业、就业的港人提供帮助,至今已有130多名会员。“东北这片土地吸引越来越多的港人前来投资创业,我也非常高兴,愿尽绵薄之力。”(记者齐湘辉)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54641289643141